广西机关党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组织建设 > 模范机关

【区直机关】党旗引领监测行 提质聚效谱新篇

2024-06-10 15:33    来源:广西北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分享 微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5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精神为党的建设行动指南,结合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全面理顺党建与业务管理机制,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探索党建“三三工作法”路径,打造“党建引领监测先锋”品牌,实行党建积分考核管理,有力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升,连续4年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评为“实验室能力考核优秀单位”。

一、围绕“引领保障”强武装,政治机关底色鲜明。牢固树立政治机关的意识,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治机关建设的目标要求,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本领。一是打造理论学习“示范班”。以走好“两个维护”第一方阵为根本,将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纳入“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领导班子先学先悟,将科室负责人列入中心组学习,开展行动学习研讨,带动科级干部结合业务深学深研,切实以重要讲话精神武装“火车头”。二是丰富政治学习“大课堂”。以深化理论武装为指引,用好用活“三会一课”,建立“每日问答学、每周自主学、每月集中学、每季研讨学”常态化学习机制,采取“专题集中学、理论宣讲沉浸学、专题分享促进学、小组结对交流学、红色基地体验学”“五学联动”模式开展党性教育200余次。三是创建理论实操“微平台”。以提高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导向,开设系列“监测业务理论大讲堂”、“微党课·党员来主讲”、“跟着先锋学技能”学习平台,推动党员、业务骨干上讲台、谈感悟、作分享;以党员结对形式将理论学习带到环境监测一线,组织党员、干部边学理论边动手实操,促进理论学习与业务交流并进。

二、围绕“质效提升”夯基石,战斗堡垒坚强有劲。以加强党的建设“六条经验”为行动路径,结合垂改后机构职能设置,全面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目标责任管理。一是建立“条块管理”模式。实行班子、支委双向交叉任职,将科室负责人纳入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党建办”专职工作机构,全面统筹抓好日常工作。按照“业务关联、便于活动、高效联动”原则组建党小组,选派讲政治、党性强的科长担任小组长,班子支委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小组学习、实践,有力激发各党小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压实“纵向到底”责任。明确《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夯实一把手担主责、班子成员履双责、科室负责人抓分责、党小组管要责的责任基础,切实将责任压到人头,构建成“大党建”工作格局。针对普通干部实行“廉政双签字”,能力素质“跟踪考核评价”,政治素质“分级联系培养”,严抓队伍建设。三是实行“双向交叉”考核。实施“四强”党支部积分考核管理办法,将年度中心工作和党建要点清单化任务化到人,与年度绩效考核结合设立“红旗科室”“红旗党小组”“党员标兵”,激励各主体主动担当、创新作为,切实形成压力传导“效力”、目标管理“合力”和责任落实“动力”。

三、围绕“服务发展”促融合,先锋示范作用明显。认真对照“正确处理好机关党建五大关系”,深入分析自身规律和特点,以创建“党旗引领监测先锋 美丽珠城向海图强”党建品牌为载体,系统抓好党建质效提升。一是突出“党建+监测先锋示范”。突出“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常态化开展技能大比武、岗位创先争优、党员承诺践诺、为民办实事等活动,推动党员示范做表率,带头开展环境信访投诉监测、突发环境应急监测、专项调查性监测、基层帮扶性监测、污染源调查监测等近300项。二是开展“党建+环境质量研学”。紧盯地方环境质量数据异常指标和群众急难愁盼、地方心头疾患的突出环境问题,引导党员主动开展技术攻关、科研课题研究,主动发挥生态环境监测优势,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项溯源调查,先后发表专刊论文10余篇,出具监测报告300余份,为地方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深化“党建+互联共建机制”。先后与北海市银滩镇南万社区、平阳镇东山村、白沙镇草江村、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建立互联共建合作,着重围绕“服务基层治理”“农村饮用水质安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常态化开展系列“微宣讲”“微能量”“微行动”,推动党员走企业、进社区、下基层近80余次。

四、围绕“忠诚担当”抓作风,干部队伍清正廉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聚焦清廉环保建设,创建“监测铁军·匠心筑廉”清廉机关品牌,在廉洁自律上自我革命。一是强化思想“铸魂”。围绕“学廉”“思廉”“倡廉”“践廉”,多形式开展专题学习、专家讲座、案例警示、实景教育、沉浸教学、研讨剖析、读书分享、家风会谈60余次,形成正气充盈的清廉文化。紧盯关键领域、重要时间节点,将监督谈、警示谈、提醒谈融入到日常,定期开展政治家访,常态化检视剖析苗头隐患和不良倾向,严把思想“关口”。二是强化机制“塑形”。制定《干部职工日常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组织机构、工作原则、监督范围、监督纪律和责任,成立“清廉办”,构建“主要领导管全局、分管领导抓领域、科室负责人盯关键、纪检监察员看细节”监督机制。持续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在采购询价、招投标、仪器验收等重点环节严格执行岗位分离制度,做细做实经常性监督。三是强化风险“管控”。聚焦环境质量监测、物资服务采购、重大项目建设等权力运行流程、自由裁量权行使、利益输送环节等重点风险领域开展全面自查剖析,逐项梳理各流程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持续完善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细化风险防控流程图,严防“灯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