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翌一家四世同堂,遵纪守法、体谅谦让、上慈下孝,塑造了敬老爱幼、和睦邻里的好家风。他们各自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用大爱诠释了一个“文明家庭”的风采和力量。
一、家风严谨 家教渊源
刘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歌圩”传承人。虽然已将近90岁高龄,但仍坚持每周末在新江镇团阳村小学教孩子们唱山歌,积极传承、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了多名山歌传承人。刘爷爷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爱国爱家、真诚热情、和睦互助,“谁都有难处,我们能帮就帮”,他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一直记在全家人的心上。
刘小翌父亲是南宁市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村支部书记。他扎根基层,带领村民建设“百马新村”,安置大化移民300余人,解决人员务工难题、群众出行难题;发展村里种、养植产业,使其村成为“示范村、经济强村”,是“十里养殖长廊”的核心区。在疫情防控期间,他勇于担当,带领村委干部深入村巷、设关守卡及对村民进行防疫宣教,严防疫情输入。
其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守村从教21年,热心助困,团结邻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为解决大化安置地学生奔波劳苦,主动接学生到自己家并提供免费午餐午休,有一个特困生,她直接接到家里同吃同住,一做就是八年。
二、文明花开 心存大爱
刘小翌祖父辈们的言传身教时刻影响着子女们。
其姐姐从事政法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加入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小组,带领组员研究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不顾个人安危投入抗疫工作,严防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其弟弟是一名光荣的边防武警战士。在缉毒一线的岗位上严守国门,先后荣立了二等功、三等功。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为突击队的一员,在中缅边境深入丛林,检查站点、严防驻守,防止境外人员偷渡入境,保障边境安全。
刘小翌曾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被学校推荐到泰国儿童国际学校进行工作交流,掌握中、英、泰三门语言。她培养的泰国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知识竞赛第一、二名的好成绩,为中泰教育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泰国遭遇洪水期间,她挺身而出加入到救灾志愿队伍中,利用专业特长为群众排忧解难。支教结束后毅然放弃了国外高薪职位,回国扎根幼儿教育。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先进班级”、“家长优质工作奖”、“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区级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南宁市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坚守岗位,主动开展线上防控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渡过抗疫居家时间。
三、夫唱妇随 孝老爱亲
刘小翌与丈夫互敬、互谅,相濡以沫。他们敬老爱幼、体贴安慰家人,积极创造条件让父母们享受天伦之乐。公公婆婆年事已高,身体不好,特别是婆婆,类风湿、高血压、糖尿病三病于一身,久病不能行走。刘小翌为她四处求医问药,经过两年多的照料与治疗,婆婆终于康健如初。两老回老家后,刘小翌经常透过电话、视频关心他们,经常寄去水果、衣服,常带孩子回去探望。两老及长辈们对这个儿媳妇是赞不绝口,刘小翌却常说“孝顺、照顾公婆是我们做儿女的本分”。
四、训蒙子侄 美德传扬
刘小翌主动传承家风,在堂哥身体不便的情况下,接过教育侄子侄女的重担,利用业余时间,夫妻共同倾心教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侄女成绩飞跃提升,考上了省示范性高中,全家人都很欣慰。刘小翌经常会用一些小故事来告诉四岁女儿为人处世之道,教会她要孝敬长辈,谦让手足,文明有礼,做力所能及的事……
刘小翌一家上行下效,和睦平等,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大爱,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众多家庭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