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研究的省级科研机构,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团队、广西八桂学者团队、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团队。在职职工31人,其中女性22人,占总人数70.96%,中共党员26人,占比例83.87%,高级职称21人。
加工所始终坚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妇联组织开展的“巾帼建新功”等系列活动中成绩突出,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广西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其中,女职工荣获“广西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人、2019年度广西区直机关“身边好人”(敬业奉献)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3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先进工作者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优秀共青团团员2人;先后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66项;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高层次人才认定专家1人、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科技重大专项首席专家1人;荣获2019年度广西发展战略优秀专家1人、2017年广西青年科技奖1人、广西创新争先奖个人奖1人、广西杰出工程师奖1人、广西“十百千知识产权中青年专家” 4人;入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有效候选人1人、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1人;荣获广西农业科学院记功1人、嘉奖4人。
加工所全体女职工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在科学研究、成果开发、科技管理工作中“巾帼不让须眉”,在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别样风采。她们务实肯干、创先争优,利用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她们热情奉献、开拓创新,践行“服务企业、服务农民、服务社会”的“三服务”宗旨,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模式研究,实现科研成果不断在企业、园区落地转化。加工所成立十多年来,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20000人次以上,培养农产品加工技术骨干1000余人,提供企业技术指导服务2000余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16项(其中:女科技人员主持项目121项),合同经费6764.8万元;发表论文278篇,其中SCI收录58篇、EI收录7篇;获批制定地方标准48项,团体标准41项;申请国内外专利278件,授权131件。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18项,开发新产品52个,成果催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示范推广企业43家,累计经济效益23亿元,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工所还与广西宏邦、广西杨氏果业、合浦果香园等27家企业开展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合作,并主动承担企业委托开展的果蔬加工技术研发工作,同时根据企业生产需求拓展科研项目,开发了广西特色农作物香蕉、桑椹、芒果、火龙果、甘蔗、木薯、茉莉花、食用菌、铁皮石斛、澳洲坚果、马铃薯等系列加工新产品以及香蕉茎杆、甘蔗尾叶、果蔬副产物饲料等产品。其中,11个新产品加工技术已成功转化给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研成果“龙眼采后保鲜、商品化处理与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和“甘蔗源功能性糖与多酚的创新利用及产业化”入选全国10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
丰硕的成果凝聚着加工所每位女职工的辛勤汗水,是女职工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加工所成立至今一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积极奉献,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加速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贡献了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