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意义
驻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综合监督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林业局、海洋局和地矿局。自然资源部门和系统统一行使全区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兼具行政审批权、执法督察权、重大项目管理权、大额资金分配权,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自然资源系统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面临腐蚀与反腐蚀、侵蚀与反侵蚀、围猎与反围猎的严峻考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推进驻在部门清廉机关建设,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做法措施
驻厅纪检监察组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强化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开展支部联建共建共创活动,不断提升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强化“抓党建促业务”,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贯穿于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纪律保障。
(一)聚焦关键少数,强化“一把手”监督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以及自治区党委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五个强化”政治要求。将“一把手”履职用权尽责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融入日常监督,推动驻在部门党组制定落实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坚持每年对厅机关处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以廉洁从政为主题的廉政整训,常态化开展新任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针对性开展谈心谈话、廉政家访。督促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既自觉接受监督,又主动抓好监督;督促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好分工范围和分管领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采取参加民主生活会、受理检举控告、督促检查、约谈函询等方式,深入了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践行“两个维护”、依规依法履行职责等情况,对苗头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对轻微问题督促整改,对“七个有之”严肃查处,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促进严格自律、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营造山清水秀政治环境。
(二)紧盯重点领域,规范权力运行和制约
以建立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为目标,推动驻在部门依规依纪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全面梳理并公布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开设组内“微课堂”,学习驻在部门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业务知识,研讨纪检监察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业务实践。围绕工程建设、资金分配、土地审批和出让、林木收储、林地开发、执法监察、信息化建设等重点业务和重点岗位,督促全面部署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坚持系统思维,打通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项监督”统筹贯通、左右衔接、内外联动的整体监督格局,形成发现问题、整改纠偏、深化治理、严明纪法的工作闭环。
(三)坚持“三不”一体推进,不断巩固拓展反腐败压倒性胜利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始终保持压倒性力量常在、强大势能常在,对违纪违法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2017年以来,每年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10件左右。坚持“三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查办案件与推动深化改革、堵塞漏洞紧密结合,把整治突出问题与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约束紧密结合,深化运用以案促改“六个一”、“三书一报告”制度,有针对性开展警示教育,做实做细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
(四)落实严管厚爱,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重点岗位人员谈心谈话、新任处级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常态化开展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对予以采信了结的检举控告,按规定反馈被反映人,按规定回复党风廉政意见,支持党组按程序对受到不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进一步提拔和使用。2020年以来,回复党风廉政意见人987人次,暂缓或否定32人次;开展回访教育21人次,驻在部门有3名受到处分的党员干部提拔担任直属单位“一把手”或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
三、主要成效
(一)推动派驻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2017年以来,驻厅纪检监察组党支部先后2次被评为厅直属机关先进基层 党组织,驻厅纪检监察组开展派驻监督各项工作指标在38家纪检监察组中排名靠前,审查调查工作列第一方阵,连续5年绩效考评被评为优秀等次。
(二)推动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驻在部门党组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全国首创用地指标核销制、海砂开采“两权”联合出让等系列举措,创新开展用地保障 “四个一”行动,推动全区重大项目、“双百双新”项目等用地用矿得到精准保障。全国首推用地用矿“三级联审”,获国务院李克强总理肯定性批示。矿业权“四级联审联管”成为全国首批改革试点。不动产登记改革保持全国领先,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多测合一”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北海冯家江生态修复实践等获自然资源部肯定和推广。连续3年荣获绩效考评被评为一等等次。林业方面,2021年全区植树造林3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55%,稳居全国第三位、西部地区第一位。红树林面积达14万亩,居全国第二位;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稳居全国第二位;全面建立林长制责任体系,国家林草局与广西共建全国首个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海洋方面,首次推出“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审批模式,首次将“海企入桂”单列纳入自治区招商统一行动,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用海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海洋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全区向海经济首次突破4000亿元。地矿方面,2021年新新提交大中型矿产地33处,潜在经济价值超2000亿元。
四、经验启示
一是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必须紧紧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一把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担负着管党治党的重要政治责任,其违纪违法最容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必须突出抓好“一把手”监督,督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纪依法履职用权。
二是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必须狠狠盯住权力的运行和制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围绕授权、用权、制权等环节,完善及时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正偏差的矫正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的问责机制,把制度的笼子扎紧扎密。要强化权力制约,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部门、单位、个人行使,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是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必须牢牢守住纪律的底线和法律的红线。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用四个“任重道远”警示全党。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同形形色色的腐败问题、同各种各样的违纪违法问题作坚决斗争,对重大问题要查清主要违纪违法事实,涉嫌犯罪的及时按程序移送司法机关,一般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不断提高纪律审查的质量和效率,牢牢守住纪律的底线和法律红线。
执笔人:冯其文